微信扫码分享

2005年福建省“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总结

0范文库 分享 时间:

2005年是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30年来,福建的环保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辉煌成绩。

为纪念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和“6·5”世界环境日,我省“6·5”世界环境日和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的纪念宣传活动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依照环保中心工作的要求,提前策划、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6·5”期间以宣传和展示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特别是“十五”以来环境保护工作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为重点,广泛借助社会平台,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围绕今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世界环境日主题及“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中国主题,深入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纪念宣传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一、以纪念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为契机,营造全社会关注环保的良好氛围 为纪念福建环保事业开创30周年,全面展示30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环境保护事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和参与环保工作,提高环境意识,引导我省各个城市争创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促进生态省建设步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福建省环保局联合联合省委宣传部、省人大环城委、省经贸委、省科技厅、省建设厅、省教育厅、省林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厅于6月5日上午在福州市五一广场举行纪念第34个世界环境日和福建环境保护事业30周年大会活动。开展了纪念福建环境保护事业30周年万人签名,福建环境保护事业30周年成就图片展和环保文化广场等活动。

其中成就图片展分为“省综合馆”、“设区市馆”、“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环保产业”、“县(区)环保”六部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集中展示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福建省环境保护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省政府副省长苏增添,省人大、省政协、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林业厅、省农业厅、省人事厅等二十多个福建省环委会成员单位的有关领导出席了纪念大会,福州市人大、市人民政府的领导,省环保局、福州市环保局、鼓楼、台江、仓山、晋安区环保局的全体干部职工以及各设区市的环保局有关领导,和大中小学生环保志愿者、妇女环保志愿者、新闻媒体记者、社会各界来宾共3000余人参加了纪念大会和广场活动。

(照片4.

1、4.2)

二、广泛借助社会平台,完善社会公众参与机制 借助社会各界的力量,开展环保宣传系列活动,不仅带动了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关注和爱护环境,为努力营造优美、洁净的生存环境而努力,同时也完善了社会公众参与机制,扩大了宣传效果。 为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的知情权,加强对环境的监督管理,让社会群众及时了解我省的环境状况,争取群众对环保工作的理解和支持,6月3日,省环保局协助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福州市西湖大酒店组织召开了2004年度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04年度福建省环境质量状况,中央驻闽和省内各新闻单位踊跃参加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照片2);同时各设区市环保局也于“6·5”期间发布2004年各设区市环境状况公报。

5月28日省环保局、《环境与发展报》社、福建广电集团电视公共频道于省电视台大演播厅举办了“福建省第三届环保知识电视大赛决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谢先文、省人大环城委主任洪长平、省环保局副局长叶南斗、省环保局纪检组长叶德文、省电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衍等领导到场观看了比赛。福建省环保局组织省环保产业协会等参加了“6·18”第三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能源环保馆展览。

(照片5.

1、5.2)

三、繁荣环境文化,加强生态环境文化建设 为繁荣环境文化,宣传环保理念,加强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福建省环保局与福建省文联于5月30日联合举办了“纪念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书画笔会”。10位福建著名书画家现场挥毫泼 墨,围绕环保,描绘出了一幅幅八闽大地山明水净、天朗气清的灵秀画卷。

最引人注目的是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丹顶鹤为主题的国画,表达了画家对濒危物种的爱护,陈济谋、曾贤谋、吴桐森、王来文四画家共同创作的“重视环保、天下皆春”图,用色艳丽、透露出大自然的万种风情。省环保局副局长丛澜、纪检组长叶德文、部分处室以及宣教中心等有关人员观看了现场作画。

(照片1.

1、1.2) 厦门、漳州、龙岩三个设区市还联合举办九龙江流域生态环境图片联展,反映三年来九龙江流域龙岩、漳州、厦门三市治理工作经验及仍存在的问题,于6月2日在龙岩市举行了启动仪式,并在三地市巡回展出图片。

四、围绕主题宣传,进一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工作 围绕今年世界环境日“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的主题和“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的中国主题,以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建设生态省、环保模范城、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社区等环保实践活动,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为目的,我省积极开展了纪念宣传活动,进一步推动了我省“绿色社区”创建工作。6月4日,我省在国家级绿色社区的福州天元社区举办“倡导绿色文明,共创绿色社区”全国百名市长进社区福建福州分会场活动。

福州市政府杨爱金副市长,省环保局丛澜副局长,省、市环保系统的代表,76个社区主任、各街(镇)环保检查员、监督员、环保小记者、环保志愿者,受表彰的市级“绿色社区”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社会各界来宾共500余人参加分会场活动。到场的领导嘉宾广泛听取了社区居民对创建绿色社区的意见和建议,为帮助社区环境问题的解决,促进社区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照片3.

1、3.2) 各地市也结合主题,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福州市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环保论坛征文比赛,泉州市开展了市区青少年红树林体验营活动,三明、南平市举办了环保文艺汇演,宁德市开展了环保宣传咨询活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宣传活动

五、发挥新闻媒体作用,扩大环境宣传活动的社会覆盖面 为了在“6·5”期间加大环境新闻宣传力度,做好宣传活动的新闻报道,5月24日组织召开了“6.5”世界环境日和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通气会,向新闻媒体提供了 “6·5”世界环境日和纪念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宣传活动实施计划,使新闻单位有的放矢做好各项活动宣传报道的前期工作。同时联合有关媒体组织“6·5”宣传专刊、专题,如在福建省电视台《新闻启示录》栏目、《福建环保周刊》栏目在“6.5”期间不间断播出我省各地开展纪念宣传活动情况和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回顾;6月5日在《福建日报》第一版刊登了《海峡西岸绿正浓》——纪念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评论文章,6月7日省环保局李在明局长在《福建日报》上发表了题为《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强环境保护》的署名文章;《环境与发展报》专版宣传报道了纪念宣传活动情况;通过集中组织环保新闻宣传报道,有效引导了民众关注环保、参与环保,而且密切了媒体间的良好关系,同时也扩大了环境宣传活动的社会覆盖面。

省环保宣教中心还制作、编印并向全省环保部门、省环委会成员单位发送了近万份的“6·5”宣传单、纪念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海报及纪念活动宣传资料。 各地市发挥当地媒体力量,进行了纪念宣传活动专题报道。

宁德市委副书记朱之文在《闽东日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傅贤光在宁德市电视台发表了电视讲话;三明市政分管副市长吴俊慰在《三明日报》发表了署名文章;泉州市在《人民日报》以“环保,和谐泉州新亮点”为题对泉州市环保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半年,我们将紧密围绕环保中心任务和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具体要求,按照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我省环保宣教工作的开展。 1. 继续做好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纪念宣传活动。

为了更广泛地宣传和展示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特别是“十五”以来环保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省环保局将联合省委宣传部、省电视台拍摄“福建环保之路”电视专题片6集,在福建电视台播出,并节选部分争取在中央电视台环保栏目播出。 2. 进一步推进绿色系列创建工作。

我局将在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完善“绿色大学”、“绿色家庭”的创建,通过创建活动,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绿色消费,弘扬环境文化,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开展“绿色学校”主题宣传活动,评选第三批省级绿色学校,力争达到“十五”规划提出的200所省级“绿色学校”的目标。

举办“十五”全省“绿色学校”创建成果展,制定“绿色学校”5年发展规划,召开绿色学校创建工作及表彰大会。 3. 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引导和监督作用 引导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不断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新闻发布水平,建立全系统快速反应的环境新闻网络。

努力探索新闻发布会的新途径新办法,下半年,将根据环保中心工作的需要,不定期召开新闻通气会,主动向媒体提供新闻背景材料向社会通报环保工作开展情况,宣传环保方针政策。 4. 弘扬环境文化,促进环境文化建设。

为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开拓公众参与面,弘扬环境文化,我局拟在中国环境文化节期间联合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在石狮市举办全国环保灯谜邀请赛。为扩大公众参与面和借助名家的手笔展现八闽大地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环保成就,我局拟与省文联、省美协、省书协联合组织开展“知名画家绘八闽”写生、笔会活动。

诚邀四方名画家,奔赴八闽大地写生作画,通过大师的艺术灵感和手笔感悟福建自然山水美景和生态环境。随后举办活动作品展,编纂出版《八闽美景》大型画册,向省内外集中展示新世纪、新福建的良好形象,为促进福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附件:1. 李在明局长在6月3日2004年度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 6月5日《福建日报》评论文章《海峡西岸绿正浓》。

3. 李在明局长在6月5日五一广场“6.5”世界环境日和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4. 福建省环保局李在明局长6月7日在《福建日报》刊登的署名文章。

福建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二○○五年六月二十三日 附件1:李在明局长在6月3日2004年度环境状况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2004年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说明 省环保局局长 李在明 (二oo五年六月三日)各位来宾、同志们: 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2004年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近年来,我们每年都在“6·5”世界环境日期间发布上一年度的《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集中反映全省环境质量状况,综合体现环保工作进展,对于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透明度,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宣传和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环境忧患意识和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都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下面,我代表福建省环保局对《2004年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作简要说明。

一、 关于2004年《公报》的编写 省环保局十分重视2004年度的《公报》编写工作,专门成立了编委会,牵头会同省科技厅、国土资源厅、建设厅、水利厅、农业厅、林业厅、卫生厅、统计局、海洋与渔业局、气象局、地震局等单位组成编写组,按照“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的原则开展编写工作。经过反复讨论和认真修改,编制完成《2004年福建省环境状况公报》。

《公报》在内容上突出环境质量状况和环保措施行动,在形式上力求图文并茂,并采用多媒体演示,同时在互联网上发布,以扩大《公报》发布的覆盖面。

二、关于《公报》的主要内容 2004年的《公报》内容由“环境状况”和“专栏”两大部分组成。“环境状况”部分从水、气、声、辐射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进行阐述;“专栏”部分包括“生态省建设”、“市长环保目标责任制”等15个栏目,简要介绍2004年我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

(一)环境质量概况 2004年,我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环保工作呈现出良好态势,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水平。 一是水环境状况总体良好。

2004年全省12条主要水系达到和优于三类标准的水质占83.6%,保持在良好水平,其中闽江为83%、九龙江为84.3%,明显高于全国7大水系的平均水平(41.6%)和周边省份河流。9个设区城市的22处集中式生活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9.1%,较上年上升了3.6个百分点,14个县级市的18处集中式生活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84.2%,较上年上升了2.7个百分点,水质总体良好。

城市内河经过整治,水质功能达标率有所提高,但内河水质污染仍较严重。部分湖库呈富营养化趋势。

大部分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未能达到环境功能区标准。 二是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全省23个城市空气质量不断改善,达到和优于国家规定的城市空气环境功能区质量标准的城市持续增加,2004年城市空气质量基本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以api指数统计均为优和良,优于全国47个环保重点城市的平均水平。但酸雨污染仍普遍存在;部分新装修房屋的室内空气中甲醛、苯、甲苯、二甲苯等污染物存在超标现象。

城市声环境质量呈改善趋势,大部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a声级处于安静或轻度污染水平。全省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城市环境放射性状况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

三是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96%,位居全国首位。

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水土流失治理、矿业整顿、生态林保护等得到加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采用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污染负荷指数等5项评价指标,分优、良、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对全国各地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我省生态环境质量优的区域占85.37%,其余14.63%的区域为良,名列全国第一。

但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加大,全省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生态破坏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受历史罕见的持续干旱少雨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水环境容量下降以及各种污染因素的影响,主要水系水质有所下降。

水环境存在的主要污染问题:一是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量大、处理和利用率低;二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仍较低,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大部分存在超标现象;三是部分工业企业污染反弹;四是大量梯级电站开发改变了河流的自然属性,造成流速减缓,自净能力下降,相当一部分小水电站没有办理环评和环保审批手续;五是水产养殖过密和布局不合理,过剩饵料及排泄物也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

(二)环保重点工作进展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部署,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省建设,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是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制不断健全。

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省环境保护委员会,批准实施《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环保重点任务。

省级财政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力度,带动各地加大环保投入,2004年全省环保投入约占当年gdp的1.84%。 二是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等专项行动成效明显。

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清查”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等专项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现象。妥善处理处置了各种环境污染事故,保障了环境安全。

三是工业污染治理成果得到巩固。全省已对5400多个排污单位发放了排污许可证,已有49个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其中16个已通过验收,100多个组织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全省环保相关产业年产值已超过60亿元。全省水泥业粉尘治理全面达标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四是重点流域治理工作继续推进。省政府设立了重点流域整治专项资金,批准实施九龙江流域整治计划和加强敖江流域整治工作的意见。

我们以畜禽养殖污染整治为重点,大力推进闽江、九龙江、敖江、晋江、汀江、木兰溪、交溪“五江两溪”治理。 五是城市环境整治取得新进展。

组织对9个设区市市长环保目标责任书(2001-2003年)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福州市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泉州市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厦门市获“联合国人居奖”。

积极开展绿色社区(小区)创建工作。加快省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场改扩建项目和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加强固体废物管理和规范化处理处置。

六是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完成各县(市、区)生态功能区划的审查。

全省已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8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3个、省级34个,以及省级有机食品试点基地50个。福州市马尾镇、厦门市大嶝镇、莆田市西天尾镇获得“2004年度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

七是环境监测能力明显增强。全省各级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总值从2000年约0.4亿元,增至目前约1.53亿元,监测项目显著增加,监测能力明显增强,监测标准化建设有所推进。

着力建设全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系统,建立健全每两个月一次的环境质量分析会制度。全省已建8个水质自动监测站、31个空气自动监测点。

省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已建成并对98个重点污染源、21个大气自动监测点和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进行在线监控;福州、三明、泉州、厦门、南平、漳州等设区市监测监控分中心也已初步建成并对118个点位实施自动监控。 八是环保法制、科技、宣教等工作继续强化。

全省全年共调查处理了群众环保信访件26220件;受理环保110投诉26070件,办理率达98.8%。重视环境科研,继续征集推广先进适用环保技术。

抓好环境宣传教育,开展环保进社区、环保下乡、环保普法教育、环境新闻大奖赛等活动,推进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绿色学校数量居全国前列。 各位来宾、同志们,2005年是实现“十五”环保目标的最后一年,也是为“十一五”环保工作进一步打好基础的关键一年。

最近,省政府批准实施《闽江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出台了《关于加强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见》。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闽江、九龙江等重点流域整治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全省环保工作,推动生态省建设,努力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营造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 谢谢大家! 附件2:6月5日《福建日报》评论文章《海峡西岸绿正浓》 海峡西岸绿正浓 ――我省环保事业30年掠影 本报记者 吴宏雄 中国环境报记者 李良 在第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上,专程从台湾前来参会的台湾知名人士蒋孝严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福建省会——福州市的环境面貌的巨大变化赞不绝口,认为福州市环境建设的水平已经不亚于台湾。

蒋孝严先生是说出了众多来过福建省的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感受。 1975年,我省环境保护事业开始创建。

30年来,福建正在走出一条适合省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一个初显繁荣昌盛、环境优美的新福建正迅速崛起在海峡西岸。 “四大战役”揭序幕 1992年由原国家计委公布的国内地区间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显示,福建省总指数名列第12位,经济指数列第6位,而环境指数却排在第26位。

与此同时,由福建省环保局发布的全省环境状况公报,也对全省严峻的环境形势发出了警报。“加大环保工作力度,摆脱环保的被动局面”迅速成为福建省主要领导的共识和行动,并开始了一任接一任的努力目标。

1993年初,借联合国环发大会的东风,福建省委、省政府迅速制定出台了福建省贯彻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的8条意见,正式把环保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之中。省人大常委会也设立了环境委员会,同时加快了环境立法步伐,在“八五”、“九五”期间就出台了10部地方性环保法规和规章,其中有福建省有史以来第一部综合性环保法规《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

之后,《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福建省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及一些重点流域的环境保护规划和管理办法相继出台,全省的环境法制建设大步向前。 与此同时,福建省委、省政府一改以往那种小打小闹、疲于应付的工作方法,确定了以彻底整治闽江水环境、泉州乡镇小瓷窑烟尘、闽西北小水泥粉尘以及沿海制鞋业“三苯”废气污染为重点的四大环保战役。

这个战役涉及企业近万家、治理资金近百亿元,一时间,整个八闽大地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环保热潮。 “四大战役”全部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前胜利完成,并为之后相继开展的“一控双达标”、闽江、九龙江、敖江等重点流域的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打击不法排污企业以及畜禽养殖业的专项整治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生态省建设写新篇 2002年,我省被国家列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我省为此提出了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先进高效的科教支持与管理决策体系等六大体系。

福建省的环境保护事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战略,建设生态省、建设绿色海峡西岸的工作全面推进,续写了福建环保事业的历史新篇。 各级财政投入空前提高。

全省环境保护的总投入逐年增加,2004年全省环境保护投入就达到创历史水平的111.15亿元,占当年gdp的1.84%。近三年省财政对各级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投入几乎是前20年总和的一倍。

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2004年底,全省已经建成8个在线水质自动监测站和31套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空气质量预报已经在各重点城市开展。

同时,一批重点企业的在线监控系统也相继建成,环保执法水平和快速反应能力有了质的飞跃。 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大。

全省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省级自然保护区30个,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小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0%以上;已建立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3个、省级34个,示范区面积约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5%。 环境保护的成果日益显现。

到2004年,全省12条水系水质达到和优于三类标准的占83.6%,大大优于全国7大水系;全省各城市空气质量均为优良。一批环境良好、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厦门、福州相继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最新评价表明,福建省的生态环境总体质量名列全国第一。 优美画卷正展现 30年来,福建省的经济总量增长了数百倍,但总体环境质量却稳定在改革开放前的水平,其中城市环境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

我省的垃圾、森林覆盖率养护、污水处理产业化进程、危险废弃物处理、绿色学校和社区建设、“餐桌污染”防治以及流域治理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项环境保护工作也走在全国的前列。 八闽大地绿正浓。

我省早在1995年就全面完成了历时7年的“三五七”造林绿化工程,实现了有林地超一亿亩、森林覆盖率57.3%居全国第一的奋斗目标。省委、省政府又适时提出了巩固绿化成果、发展绿色产业、建设林业强省的新目标。

如今福建省的森林覆盖率已经提高到62.96%,继续雄踞全国第一,并与其他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 海洋牧歌齐欢唱。

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目前全省已经建立了包括森林生态、海洋、地质等在内的各类自然保护区90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级28个,面积超过50万公顷。

我们相信,随着省委、省政府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个更加繁荣美丽的福建必将展现在海峡西岸 附件3: 在“6.5”世界环境日和福建环保事业3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李 在 明 (2005年6月5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第34个世界环境日。在此,我首先代表福建省环保局向关心支持我省环保事业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出席今天纪念活动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国家环保总局据此提出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目的是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建设生态省、环保模范城、生态工业园区、绿色社区等环保实践活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围绕这一主题,我省积极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包括环保知识电视大赛、福建环境保护30周年成就展、全国“倡导绿色文明、共建绿色社区”百名市长进绿色社区福建分会场活动、环保文化广场及参加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流会能源环保展等。

我省环保事业从起步到发展,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环保工作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使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水平,生态环境质量名列全国前茅,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环境支撑和良好的服务。

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加强环境保护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机组成部分;促进和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环保工作的基本任务。

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在加强生态保护中加快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生态保护,进一步抓好环保工作,推进生态省建设,努力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营造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质量作为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环境问题入手,尽心竭力地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群众生活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着力改善环境质量,努力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任务,是宏观性、综合性、社会性的事业。在深入推进环保事业的进程中,要大力弘扬生态文化,积极倡导绿色生产和消费,不断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维护公众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努力使现代生态文明理念成为人们共同的价值取向,营造保护环境、热爱家园的良好社会风尚。

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事业。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能投身到环境保护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中来,我们就一定能把我省建设成为环境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谢谢大家! 附件4:李在明局长6月7日在《福建日报》刊登的署名文章 坚持科学发展观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加强环境保护 李在明 近年来,我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环保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水平。环境保护在全省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环保法制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持续加大,环境保护自身建设明显加强,环境文化建设逐步加强,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重点流域整治工作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环保工作推动了环境质量的改善,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全省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生态破坏的趋势尚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全省上下必须认真思考如何运用好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容量,支持今年国家社会快速发展,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双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找准环保工作的立足点,切入点,努力建设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和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找准环保工作的立足点 环保工作要立足于国情省情,立足于为经济建设服务,立足于认清环境与生产力的关系,立足于维护全体人民的环境权益。概括起来,就是在思想上要有“三个认识”: 第一,围绕经济抓环保,抓好环保促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省环境保护逐步向“六个转变”的方向发展:环境保护从被动治理和保护向主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以行政管理为主向行政引导与 市场调节相结合转变;又以污染防治为主向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转变;污染防治由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转变;污染智力由分散的点源治理向区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和依靠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生态环境保护由注重生态建设向生态建设和保护并举转变。这“六个转变”中最根本、最关键的是,环境保护要从被动治理和保护向主动促进今年国家结构调整和服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潮中去,通过促进和服务发展来解决环境问题,通过解决环境问题来促进发展。

也就是要围绕经济抓环保,抓好环保促经济。 第二,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环境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是人类生产的前提和基础,是人类生产活动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环境是资源又是资本,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反之,破坏环境就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质量,是环保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环境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坚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环境问题入手,尽心竭力地解决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群众生活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热点难点环境问题,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睡上安稳的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始终是环境保护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抓住环保工作的切入点 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决策,把环保工作融入经济建设大局,努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环境质量基本稳定并力争有所改善,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较大的环境空间 。 第一,在工业发展上,积极促进产业群集聚和物质循环利用,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有专家研究,工业快速发展到一定阶段,存在着一个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的高峰期,即“环境高峰”。发达国家目前处在后工业化阶段,随着经济增长,高新技术的应用和环境管理力度加大,物耗能耗降低,污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其国内排污总量下降,环境趋向好转,处于“下山阶段”。

而我国目前处在加快工业化发展,处于“爬山阶段”,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不能再走发达国家从“高峰”上翻过去的老路(即先污染、后治理),不能等到工业化的后期才采取补救措施,而要走出一条既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又付出较低环境代价的路子,就是要“从半山腰穿越环境高山”,也就是降低山峰的高度。

这就是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底、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新型工业化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一条根本途径。

实现新型工业化就必须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就是使生产过程中,资源最合理、最科学、最优化地配置,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最减量化。

可以从四种方式逐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1)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实现资源最大限度优化配置和污染物产生最减量化。

(2)工业企业内部进行循环经济实践。

(3)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产业群集聚地区发展生态工业,使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延长产业链,实现区域或企业群的资源最有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甚至“零排放”。

(4)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区域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实现可持续生产和消费逐步建立循环型社会。 培养壮大产业集群。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相关产业链,为循环经济实践提供条件,为发展新型工业化奠定基础,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积极推动和服务产业群集聚,在集聚过程中充分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污染物的集中控制,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充分融合、相互促进。

第二,在农业发展上,积极促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推动农业结构性污染的根本解决。 当前我省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突出,其中最主要的是畜禽养殖业的污染。

发展畜禽养殖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对面临的发展与污染的矛盾,应当科学对待,妥善予以解决。当前主要有三种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办法:划定畜禽养殖场禁建区,禁建区内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治理、搬迁或关闭区内已有养殖场。

目前全省各市、县(区)均已划定畜禽养殖场禁建区;建设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推行“猪—沼—果(草、渔)”等立体种养模式,大力推广生态种养和生态立体农业,实现废物综合利用和零排放,既解决畜禽养殖污染,又促进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时还积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高优农业、生态农业。

在水产养殖方面,应科学养殖,防止过密和不按功能区划要求养殖、过剩饵料、鱼药等造成水产品质量下降以及水环境污染的问题,提高水产品质量和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 第三,在城市建设上,积极促进加强城市环境规划和环境建设,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着眼于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做好城市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规划,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是环境保护促进城市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城市环境建设上,可通过三个重要载体来带动: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积极推进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努力创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

第四,在区域发展上,积极促进生态市和生态县建设,推动生态省建设的整体实施。 我省于2002年被国家列为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

省里出台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部署了生态省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任务。生态省建设是一项统筹、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市、县的整体推进。

因此,各市、县(区)应按照《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制订实施地区规划,积极创建生态市、县,整体推进生态省建设。 第五,在环保工程上,积极促进各种经济成分投资环保领域,推进市场化和产业化。

坚持行政引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推进市场化和产业化,是环保事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应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快环保治理工程建设,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环保投融资和运营管理体制,实现环保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应当围绕培育产业集群,走集中控制、集中治理道路,逐步对环保治理设施实行专业化运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2005年福建省“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总结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投诉建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