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家正在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这对加快水运发展来说,将是十分难得的黄金机遇。那么,新形势下,水运如何贯彻落实好“五大发展”新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造绿色交通体系,让水运这一传统的交通运输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历史性课题。
回首过去,贵州水运交通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历史上,贵州是“三不沿”(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内陆省份,但今天,贵州的交通改变了贵州的区位,贵州的交通改变了贵州的历史,通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等级航道以及民航把贵州“三不沿”变成了“三近”:近江、近海、近边,彻底打破了贵州望海兴叹的困境,水运在改变贵州区位的过程中,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贵州水运处于长江、珠江两大黄金水系的结合部,北面通过赤水河、乌江、清水江进入长江达上海入东海,南面通过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都柳江进入珠江,可达广州、港澳出南海。可谓“左右逢源”,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
但是,贵州水运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水电闸坝严重断航,水运的长途运输功能丧失殆尽;水电建设业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航运与之协调难度大;上下游省区由于规划标准不一致、建设时间不一致,造成通道难以形成。面对这些困难,贵州水运人用攻坚的勇气、会战的态势、决胜的信心加快发展,全力破解水运交通瓶颈制约。
一是提出一个新理念。2012年,在修编的《贵州水运发展规划(2012―2030)》中,明确提出了“以航为主,航电结合,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理念。其中,“以航为主”理念的提出,这在我国是第一家,到现在还是全国唯一的省份给予水运如此重要的定位,可谓是点睛之笔。这既是我们水运的呐喊,更是沿江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唤,我们希望这一理念能成为星火燎原之势,并让水运发展得到正本清源。
二是破除两种思想。一方面,要破除水运可有可无的思想。长期以来,普遍认为贵州省属于山区内陆省份,水运被放在了一个不被重视的境地,但是随着综合交通发展需要,极大地迸发了贵州水运发展的潜力,我省在航运+旅游、航运+物流、航运+民生、航运+扶贫等方面不断探索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新业态。今天的贵州水运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水运交通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另一方面,要破除贵州水运不能做大做强的思想。经分析,我省2020年总物流量达到12亿吨,其中省际运量占50%,将达到6亿吨。根据分流预测,铁路运能可分流1.5亿吨,公路运能按24条出省通道平均1500万吨分流量测算,可分流3.6亿吨,其余0.9亿吨需要水运来承担。按照水运发展“以航为主”的新理念,我省5条出省航道将实施提等升级、改建扩能,其运输能力将达到5000万吨(相当于3条铁路的能力),周转量将超过500亿吨公里,这项指标是我省公路周转量的65%,与铁路周转量相当,这说明贵州水运做大做强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三是出台系列新政策。出台了《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运发展的意见》,设立水运发展专项资金,明确省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的预算资金用于水运建设,各市(州)政府对区域内水运项目按照总投资30%配套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水运公益性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杠杆带动作用;在水运建设用地指标、岸线综合开发、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同时,省政府将水运纳入考核、督办范畴;极大地释放了水运发展的政策红利。
四是实施三年会战。从2014年1月1日起,用3年时间,在全国率先实施水运建设三年会战,以达到通航道、优港口、增运力、兴产业、补短板的目的,通过大思维、大统筹来实现贵州水运的大发展。通过水运建设三年会战的实施,在国家部委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会战成果丰硕,创下了多个历史之最。
――投资增速最快。会战启动以来,我省水运建设固定投资持续增长,截止2016年底,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5.27亿元,是会战前贵州省水运投资总和37.25亿元的2倍,位居全国14个非水网省(市)第一,是贵州历史上水运投资增速最快的时期。
――建成项目最多。三年会战,共规项目35个,实现了涉及水运项目的全覆盖。建成项目13个,相当于“十五”期的13倍、“十一五”期的4.3倍。一些标志性工程开创了贵州水运建设发展的多项第一:建成乌江沙沱、思林水电站西部山区内河第一批500吨级升船机;建成都柳江从江、大融两个航电枢纽工程第一台机组并网发电,实现贵州航电一体化开发建设零的突破;建成西部第一个翻坝运输系统工程―乌江构皮滩翻坝运输系统工程,破解了乌江闸坝碍航的困境;建成贵州第一条旅游航道工程――湄江旅游航运建设工程,作出了“航运+旅游”产业的新探索,为贵州全域旅游、井喷式旅游提供更多选择;建成全国第一个内河航运博物馆―贵州航运博物馆(习水土城),实现航运文化的新提升。
――航道里程增长。建成乌江(乌江渡~龚滩)四级高等级航道431公里、南北盘江红水河四级高等级航道 364公里、清水江(锦屏―白市)四级高等级航道56公里,使我省四级高等级航道达851公里,位居全国14个非水网省第一,改写了贵州无高等级航道的历史。其中,乌江在断航13年后,实现了复航,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被列为2016年贵州省建成的“一批标志性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之一。
――港口泊位增多。三年会战,港口500吨级泊位新增40个,全省港口泊位数达490个。目前,珠江水系红水河贞丰白层港4个500-1000吨级、册亨岩架港1000吨级滚装泊位、望谟蔗香、罗甸罗妥港1000吨级货运泊位等,还在加紧筹划建设中。
――贴近民生最近。全省实施20个重点通航库区便民水运工程,整治库区航道800公里,新建城乡便民码头120座,新建乡镇渡口600道(含“渡改桥”69座),乡镇渡口达2466道,极大地改善了沿江、库区周边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条件,提升了水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带动产业最强。长江水系乌江建成思南县邵家桥200万吨石材工业园区,瓮安建成磷复合肥化工基地,遵义正在推进漩塘港钢绳等制造业工业园区建设,贵阳拟建开阳港磷化工业园区;珠江水系北盘江建成贞丰县白层造船工业园区,正在打造罗甸循环经济港口和望谟蔗香港经济开发试验区。一条航道的畅通,正在形成一条条名副其实的经济带。
――安全形葑詈谩<哟蠖匀省水上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及应急搜救管理设施的投入,创造了水上交通形势持续稳定新局面。截止2016年底,全省连续7年未发生水上交通安全事故,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零”的目标,刷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贵州水上交通安全的最好成绩。
面对现实,贵州水运交通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前,贵州水运交通快速发展在全国发出了“好声音”,创造了新的“贵州自信”。但交通建设永远在路上,需要我们在新一轮发展中审时度势,倍加努力,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创造新业绩,推动新发展。
从发展潜力看,贵州水运大有可为。
一是有厚重的历史文化。贵州航运历史悠久,从远古人类刳木成舟到先秦时期的舟楫出行,再到近代的“川盐入黔”和贵州第一辆汽车通过都柳江水运启岸以及70前的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从乾隆十年(1745年)至新中国成立之初(1955年)长达200余年的时间里,仅赤水河盐运航道就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炸礁清淤、疏通整治,彰显了贵州航运沧桑巨变的发展足迹,铸就了红军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贵州航运博物馆系统地展示了贵州航运发展变迁和航运文化。四渡赤水纪念馆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率领中央红军四次飞渡赤水河,成功摆脱敌人40万重兵的围追堵截,实现“出奇制胜”伟大战略转折的历史画面。
二是有独特的区位优势。贵州位于西南与华中、华南的重要结合部,与川、渝、湘、滇、桂等省(市、区)接壤,是西南通往华南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也是湘、鄂等省通往东南亚陆路的必由之路,具有近海、近江、近边的相对优势。往西连接东盟及印孟缅经济走廊带,向东连接长三角、长株潭经济圈,向南通达珠三角经济圈及北部湾出海口,向北融入成渝经济圈,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具有南来北往、承东启西的重要地位。独特的区位优势,造就了贵州水运有效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
三是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全省长度在50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93条,总长度11270公里,其中,乌江、清水江、红水河三条航道列入国家内河高等级航道布局规划。至2016年底,全省航道里程4000公里,具有发展水运的基础。
四是有现实的发展需求。贵州水运建设连接37个产业园区、230个小城镇、42个旅游景区、46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9个城市综合体,可直接利用水运的县有86个,辐射人口3000多万人。同时,贵州主要通航河流贯穿我省黔中经济区、黔北经济协作区、毕水兴能源资源富集区,对实现沿江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特别是水运运价低、运能大等比较优势,在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中有极大作用;水运的畅通,改善了分布在通航河流沿江两岸和库区周边贫困人口安全便捷出行条件,为推进当地人民群众黔货出山提供了有效选择。
从政策机遇看,贵州水运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一是放眼全国,各种机遇相互叠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三五”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等战略,为贵州打通“北上长江、南下珠江”出省水运通道提供了战略机遇。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为贵州大力发展水运交通,补齐水运短板提供了政策支持。去年交通运输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珠江水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又印发了《珠江水运发展规划纲要》,《珠江水运科学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今年6月中旬,杨传堂书记在合力推进珠江黄金水道建设座谈会上要求,准确把握新形势,主动抢抓珠江水运发展新机遇,努力把珠江打造成为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些都为我省水运发展创造了历史机遇。
二是纵观省内,发展合力正在形成。今年4月16日,在我省召开的第十二次党会代会上,作出了“打通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高等级水运通道,促进多式联运、互联互通”的战略部署,这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又一次发出了水运发展的动员令。在资金扶持上,我省3000亿元的扶贫基金中,1200亿元专项用于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水运发展将得到更大的资金保障。在发展创新上,正在推动《贵州省通航设施建设和管理办法》的出台,拟对航道基础设施建设设定收费机制、引入社会资本,采取BOT+PPP等模式建设,来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展望未来,贵州水运交通发展正扬帆远航
今天的贵州,进入了高速交通时代、开启了大数据时代、迎来了大众旅游时代、正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加快水运发展时不我待,我们将认真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积极践行和弘扬丝路精神、长征精神,抢抓“黄金”时期,坚持绿色发展,打通黄金水道,补齐发展短板,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奋力走好新时期贵州水运交通发展长征路。总的思路是:围绕“一条主线”,坚持“三个立足”,突出“五大重点”,加快我省“南下珠江、北进长江”两条国家规划的高等级航道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省内河航道里程超过4500公里,水运货物量达5000万吨以上。
“一条主线”:全面提升水运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三个立足”:一是立足贵州跳出贵州,加强与沿江省市区合作,推进水运发展。二是立足实际适度超前,坚持科学谋划,最大限度发挥水运能力。三是立足统筹发展,围绕“大生态、大扶贫、大数据”三大战略行动,加强水、陆、空运输衔接,着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统筹水利水电发展,充分挖掘水运潜力,将水运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五大重点”: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有序推进”要求,完善水运规划,争取国家更大支持。二是主攻航道建设。加快我省北入长江的乌江和南下珠江的南北盘江、红水河,两条水运出省主通道的提等升级扩能工作,着力国家规划的高等级航道建设。三是突破闸坝碍航。强化协调,全力攻坚,抢救性建设红水河龙滩水电站1000吨级通航设施,突破制约我省水运发展的最大障碍。四是着力产业支撑。利用水运运能优势,积极构建沿江经济产业带,带动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五是创新机制保障。制定加强水运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联动协调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引导实施、部门通力协作、社会积极参与的水运发展新格局。
在具体工作中,大力实施水运出省通道畅通工程、碍航船闸突破工程、现代港口物流枢纽工程、船舶运力结构优化工程、安全监管与救助一体化建设工程、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工程等六大工程,振兴贵州水运,打造贵州“南下珠江、北进长江”的黄金水道,顺利完成莽莽高原与浩瀚大海的发展对话,为全省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坚实的水运交通运输保障。
坚持绿色发展 打通黄金水道
上一篇:企业家转型投资家,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