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帮助大家撰写相关论文,范文库论文网为大家带来了邓小平思想研究论文,希望您能提出更多好的想法!
邓小平理论是一个包含着共同富裕思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等诸多理论的系统,但是共同富裕思想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占据核心地位的理论内容,也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中的一条红线,渗透于邓小平理论的各个方面。深入理解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过程、核心内容和现实意义对于科学把握邓小平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过程
任何理论的形成都有一个历史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包含着理论的形成逻辑和理论的基本内容。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也有其形成过程,这个过程尤其前提性条件、理论性基础和现实性条件。深入分析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形成过程,对于把握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实质具有重要意义。
邓小平共同富裕想的形成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提性条件。中国自古有着浓厚的平等均富的思想,孔子的“大同”社会就是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也没有私有制的社会,包括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也将平等作为重要的思想主张,这些传统文化为中国现成共同富裕思想提供了文化基础。但是,中国古代的平等思想有着自身的局限性,根源于封建社会的平等思想无法实现根本的平等,它始终是为特定阶级服务的,无法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和所有老百姓的共同心愿。尽管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与中国古代的平等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但邓小平理论毕竟是在中国的土壤上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平等、均富等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这是不可避免的。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在本质上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和渊源的。马克思恩格斯在阐述其思想主张时,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中就包含着公有制的深刻内涵,以全体成员的共同富裕为基本目标。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也旗帜鲜明地指出,未来社会的公有制实现及共同富裕的实现都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基础的,这是任何社会都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马克思恩格斯为未来社会描绘了大概的轮廓,共同富裕是其中的美丽风景之一。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和理论任务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不能也没有必要对未来社会的共同富裕做出具体的规划和描述,包括实现什么样的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等。但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公有制思想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提供理论渊源的还有毛泽东,毛泽东是最早提出“共同富裕”这一概念的人,他在1955年《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指出:“在逐步地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逐步地实现对于手工业、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同时,逐步地实现对于整个农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即实行合作化,在农村中消灭富农经济制度和个体经济制度,使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毛泽东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并把为人民谋利益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但共同富裕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但一定要把共同富裕作为一个伟大的目标来加以坚持和追求。
在提出“共同富裕”思想之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这一思想。一方面,提出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平均主义,平均主义只能导致共同贫困,只有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从先富到共富,先进的地区帮助落后的地区,先富裕起来的人帮助还未富裕的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1988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了实现共同富裕要有“两个大局”战略,即沿海地区加快改革开放以尽早富裕起来,这是一个大局,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沿海地区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要反过来帮助内地尽快地富裕起来,这也是一个大局,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至此,共同富裕思想就更加低具体化、详细化和可操作化了。1990年,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也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这一论断不仅发展的共同富裕思想,也丰富了社会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最终确立和完善的重要标志。